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创新工作,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我们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最大增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科技支撑。
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习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当前,科技创新以无所不在的渗透性、扩散性、带动性广泛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发挥科技创新的根本支撑作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赢得新优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基础前沿领域不断取得突破,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为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广阔新空间和历史新机遇。我们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的战略先导地位,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新支撑。习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部分国家构筑“小院高墙”,强推“脱钩断链”,打压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我们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科技命脉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我国科技整体实力显著提高,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到2024年的第十一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3万亿元。基础前沿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类脑芯片等前沿方向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布局,国家实验室组建运行,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部分重点行业领域科技领军企业不断壮大。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和南京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10位。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更加紧密。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引领产业发展,2013—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2023年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7.73%,比2016年提高2.4个百分点。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激光制造等技术有力推动“中国制造”迈向更高水平。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5G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外贸“新三样”扬帆出海。我国系统掌握高铁建造成套技术,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在各种气候环境和复杂艰险地质条件下建设和运营高铁的国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型核电、特高压输电走在世界前列,光伏、风电装机容量以及储能、制氢规模居世界首位。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安全发展保驾护航。深空、深海、深地等战略高技术领域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全球化运营,潜水器载人谱系化发展,“地壳一号”钻井深度超过9000米。一批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创新、应用有力保障了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科技创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取得新成效,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超过95%。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演进,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今年6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隆重召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科技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我们要紧密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任务,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战略目标,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线,创造更多高水平科技供给,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让科学技术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科技支撑。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新型制优势,着力突破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先进材料、基础软件、核心种源等领域“卡脖子”技术。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接续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前沿半导体、生命健康、新能源等重点前沿科技领域实现整体突破,引领技术变革方向。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推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研究制定新时期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全面支撑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重大疾病防治、药品与医疗器械、重点人群健康、中医药传承等领域技术创新,全面支撑健康中国建设。提升社会安全、基础设施和生产安全、重大灾害应对等领域技术装备水平,支撑平安中国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环境健康风险防控、重点区域流域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支撑“双碳”目标实现和美丽中国建设。
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体制改革和政策统筹,推动科技政策从各管一段向构建高效协同的政策体系转变。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在科研实践中培养造就更多高水平科技人才,为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环境。加快实施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支持与各国科研人员共同攻克科技难题。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吸引更多全球优秀科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深入实施科技伙伴计划,持续推进“一带一路”科学技术创新合作。鼓励在华设立国际科技组织,积极参与国际科技规则制定,为全球科技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人民网北京11月14日电 (记者孙红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14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品消费月活动深入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及一揽子增量政策进一步显效,预计消费市场将继续保持回升向好态势。 何咏前介绍,11月初,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城市和行业协会,启动了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品消费月活动,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
人民网北京11月14日电 (记者孙红丽)11月14日,商务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商务领域重点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今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2%。…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